当前位置:北京发明协会  >  资讯要闻

卓青项目五年产生经济效益5.2亿元 从高校实验室走进现实 一批“从0到1”科研成果在京落地

日期:2023-12-1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经过5年建设,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取得实效,一批“从0到1”的科研成果从校园实验室走进现实:建成全球稀缺的大动物转基因制备、饲养和实验操作平台,为脑科学、呼吸系统及其相关医学研究等提供关键支撑;建成世界领先的100MeV(兆电子伏)激光加速器平台,推动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填补我国高氨氮废水低碳自养深度脱氮领域空白……截至目前,39个项目产生经济效益5.2亿元。

  累累硕果背后是一整套缜密的创新机制。市教委以卓青项目作为引领北京高等教育科研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人才发展、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的有机统一,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高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选拔新人才

  院士为青年学者“背书”

  2019年,市教委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导向,立项建设了39个卓青项目,集中力量在基础科学、交叉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现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39.1岁。

  该项目采用的是一种精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领域专家推荐申报制,充分发挥两院院士、社科院学部委员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伯乐作用,确保“真选才、选真才”。推荐专家还要对申请人发展潜力和申报内容学术价值做出判断,为其学术能力水平、学术道德等真实性和准确性“背书”,对项目研究的科学、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历时5年,卓青项目带出了556名优秀中青年创新人才,累计培养15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1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时松海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卓青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带领团队聚焦脑科学领域重大难题,搭建了全球稀缺的大动物转基因制备、饲养和实验操作平台,相关研究为新型类脑智能基础理论拓展和开发应用,以及相关脑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依据。

  营造新环境

  搭建自由安静的“实验室”

  没有了硬性的年度绩效考核,取消了种类繁多的程序性会议……卓青项目的实施过程注重效率,尊重科研规律,打破了一系列条条框框,力求为高校青年科学家搭建一个可以塌下心来做研究的科研环境。

  5年内,项目负责人可以自主组建科研团队,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根据研究进展灵活调整科研进度和实施途径,按照实际需求提出年度经费需求。

  市教委科研处相关负责人说,每位项目负责人配了2至3名责任专家,提供全周期顾问指导,让真正做科研的人第一时间指导科研,让科研经费真正成为科研人员创新的助推器。

  在这样自由安静的“实验室”里,一系列学术成果加速产出。5年间,卓青项目负责人在《自然》《细胞》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885篇学术论文,多人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学术奖励68项;授权发明专利120项。

  建立新标准

  “柔和”评价推动硬成果

  卓青项目建立了一种新的人才鉴定标准: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绩效评价导向,采取分类评价管理的方式,按照基础研究、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人文社会科学等类别,综合衡量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做出的科技贡献。同时,绩效评价强调结果应用。评价优秀的项目,可以获得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支持。

  看似“柔和”的评价体系,实际上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科研活动的干扰,成了加速科研成果的助推器。卓青项目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新材料技术等前沿领域,建设了一批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科研平台,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30余项,总经费达16亿元。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在京转化。北京大学教授颜学庆牵头建成了世界领先的100MeV激光加速器平台,组织建设了怀柔科学城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为国家“十四五”激光大科学装置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姚宏突破了高氨氮废水资源能源回收自养脱氮处理技术,建成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3400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