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清华大学 | 大赛年份 | 2021年 | ||||
大赛届次 | 第16届 | 奖项 | 金奖 | ||||
发明人姓名 | 崔铭尧 陈宇豪 吴梓栋 张剑年 李鑫 戴凌龙 许慎恒 杨帆 | ||||||
技术领域 | 电子信息,通信技术 | ||||||
应用行业 | 通信行业、天线行业 | ||||||
项目类别 | 专利 | ||||||
专利类型 | 发明 | ||||||
专利情况 | 申请号 | 申请日期 | |||||
专利号 | 授权日期 |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登记号 | |||||||
项目简介 | 1. 发明目的、基本思路、与现有技术对比有什么改进与创新 未来6G技术以其宽带、泛在、智能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于2020年成立NextG联盟,意在夺回自己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6G通信技术也将成为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竞争的焦点之一。6G通信的核心挑战是需要达到数十倍于现有5G通信的传输速率,其潜在核心技术之一是超大规模阵列,该技术比5G大规模阵列的天线规模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但由于天线规模过大,该技术将面临功耗过高这一瓶颈问题。为此,本团队自主研发低功耗智能超表面(RIS)并将其部署于通信系统,从底层硬件设计和顶层信道调控两方面降低6G通信系统功耗约30%,为未来低功耗6G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底层硬件设计方面,本团队从传统相控阵的组成模块切入,自主研发集辐射模块与相移模块于一体的基站侧与用户侧RIS,避免传统高功耗移相器的使用,从而降低系统电路功耗。在顶层信道调控方面,本团队突破传统通信系统只考虑收发机的设计思路,自主研发有源RIS对通信信道进行调控,利用高增益反射近场波束,主动改善通信环境,从而降低基站所需发射功率。本发明相关技术已部署于南方智能电网,并已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开展合作,推进该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落地。 |
||||||
2. 已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如:产值、利润、节约能源及改善环境等方面 针对未来6G通信面临的高功耗瓶颈问题,本发明从底层硬件设计与顶层信道调控两方面降低通信系统功耗,2个发明创新点如下:【1】传统相控阵的高功耗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移相器网络,本发明由此入手,利用可编程新型亚波长二维超材料,将传统相控阵天线中的移相模块与辐射模块合二为一,通过对RIS单元的数字相位调控,以较低的功耗产生动态高增益的方向性波束,从而实现对电磁场的智能控制,在完成传统相控阵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高功耗移相器的使用,从硬件电路功耗角度降低通信系统功耗。【2】未来6G信号具有更高的频率,路径衰减将会有数量级的增加,且易被障碍物遮挡,为了弥补信号的巨大衰减,基站和用户端需要更大的发射功率,导致通信系统功耗过高。为此,本团队打破现有通信系统设计时拘泥于收发端的传统思路,从实际通信环境入手,自主设计有源超大规模RIS生成高增益近场波束,对信号进行二次增强,抵挡路径衰减,同时建立“基站-RIS-用户”链路架构,避免遮挡,人为改善通信信道条件,降低收发端所需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通信系统功耗。基于上述设计,本发明已搭建面向6G的低功耗通信系统验证平台,实测结果表明,所提设计可以降低通信系统功耗约30%。 |
|||||||
项目进展阶段 | 小批量试用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