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发明协会  >  项目详情

高比能锂离子电容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大赛界次 2021
发明人姓名 张晓虎 马衍伟 张熊 孙现众 王凯 李晨 技术领域 能源环保,新能源
发明人姓名 电力储能、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工业车用电源、电动工具等 项目类别 专利
专利情况 申请号 申请日期
专利号 授权日期
专利类型 发明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登记号
项目简介 1. 发明目的、基本思路、与现有技术对比有什么改进与创新(限20-350字内)
发明项目提出:针对电网调频、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等领域对短时高频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比能锂离子电容器技术研究;发明目的:发明一种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储能技术技术原理:从原理和结构上综合了锂离子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技术特点,正极采用电容型活性炭,负极采用电池型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发生离子的吸附和脱附,负极发生离子的脱嵌。基本思路:通过高比能、高比功率电极材料的调控与设计制备,创新采用自蔓延方法制备高品质石墨烯,进一步研制微纳复合电极材料和石墨烯基导电浆料,开发高电压、高导电率、耐低温电解液,优化器件的优化器件电极结构和制备工艺,创新的预嵌锂方案,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仿真模拟优化器件性能及正向设计研究,完成标准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实现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协同提升。
2. 已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如:产值、利润、节约能源及改善环境等方面(限20-250字内)
(1)微纳复合电极材料制备与调控,实现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协同提升(2)首次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实现了石墨烯材料的快速、绿色、低成本宏量制备(3)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导电浆料制备技术,提升倍率特性、改善热性能(4)电极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实现低内阻电极及高功率器件(5)高效预嵌锂化成技术,提升器件一致性和综合性能(6)软包锂离子电容成组技术,采用流道结构优化模组的热特性
项目进展阶段 小批量试用
备注